学校主页 | 首页 | 视点聚焦 | 论点侃点 | 校园动态 | 青春之歌 | 影像世界 | 我在西理工 | 理工牛人 | 西苑岁月 | 爱书乐影
漫谈:社会实践缘何事倍功半
2010-01-14 16:22作者:张国田

最近,一篇评论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的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。作者认为我国高校学风过于浮躁、功利,几乎成了职业培训机构。文章语言犀利,笔者对其部分观点难以苟同,但文中提到的“过多的社会活动和社交事宜已经占用了学生太多的时间”, 确实反映了存在于多数大学生中间的真实状况。

与此同时,诸多用人单位却仍在抱怨大学毕业生难以与社会接轨。他们建议高校加强职业教育力度,甚至呼吁把企业对职场新人的培训全盘端入校园, 以保证学生走出校门就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。

为什么看似学生在社团活动、校外实习上下的功夫不小,却仍旧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?高校为何会出现“实践时间够了,而实践水平不够”的怪现象?究其原因,笔者认为,虽然学生的实践意识增强了,但学习意识还远远不够!

近日有媒体报道,南京某大学为学生设置了近百个勤工助学岗位,工作内容是巡视校园,阻止校内学生情侣过分亲昵的行为。抛开此种校园管理合理与否不说,这样的岗位能让学生学到什么呢?难道学校的助学工作仅仅是填充学生的钱袋就可以了吗?

非也!助学的目的当然是“学”,而非仅是“助”这种形式。

笔者认为,不管是勤工助学,还是刻意的社会实践,都应有所取舍。而取与舍的标准就在于该岗位是否能提供学习的平台和机会,是否具备学习价值。如今走在大学的校园里,仍能看到不少传单发放员、打字员的招聘广告。这样的工作除了能赚俩钱儿,又能得到什么呢?而对于校园里长久不衰的家教工作,除了那些将来有志于教师行业的学生,其他人恐怕也很难从中真正获益。从严格意义上讲,这些岗位都不能归为社会实践之列。然而现实中却有不少学生以这种所谓的实践为由蒙骗自己,贪图一时小利, 耽误了学习的大好时光。

当然,职务和岗位只是一个平台, 关键还要看学生在其中做了什么样的实际工作,实现了多少价值。同样是学生会主席, 为什么有的人训练有素、能力极强,有的人则成了傲慢自大却又无甚本领的“学生官僚”?为什么有的人借助社团协会与很多职场精英成为了朋友,有的人却一直是跟在别人后面一哄而上、碌碌无为的无名小辈?

在同样的岗位上,人们的受益程度可有天壤之别,关键在于其是否真正投身其中。另外,受益多少与个人的反思意识、观察能力也有很大关系。在同一个岗位中,注重思考、及时总结的人收获到的知识肯定要比粗枝大叶者多得多。而且,任何事物都有其可控之处。注重反思的员工往往能把握所在岗位的“可控点”,使之真正为我所用。

大学时光弥足珍贵,功课之外可用在实践上的时间更是不多。因而,校园实践一定要得法,切忌盲目为之,否则很容易出现事倍功半的状况。在增强实践意识的同时,大学生更需要具备学习意识,提高自身的观察、判断和反思能力,将实践当成一门必修课程来认真对待,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自我、锻炼自我,反之,如果仅仅为了实践而实践,没有主动意识、学习意识,花费再多的时间也是枉然。

摘自《中国教育报》2009年12月2日第5版

关闭窗口
广 而 告 之

版权所有@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关于我们
地址:金花南路5号 邮编:710048 Email:xb82312248@126.com电话:82312248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