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校主页 | 首页 | 视点聚焦 | 论点侃点 | 校园动态 | 青春之歌 | 影像世界 | 我在西理工 | 理工牛人 | 西苑岁月 | 爱书乐影
观点交锋:谈兴国之本(4篇)
2011-01-05 12:20水院热动102王源 仪102 高世栋 材料1013 周会财 自动化电气101 曾果

科学技术才是兴国之本

  论及科学技术与人文修养哪一个才是兴国之本,恐怕众说纷纭。在我看来,科学技术与人文修养固然都重要,但若是追本溯源,科学技术才是兴国之本。


  从远古的智人,到早期的群居生活,氏族社会,再到现今这个民主自由的时代,人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过一个话题,那就是吃。以前谁有本事带领大家填饱肚子,那他(她)就是部落首领;而今,谁能带领大家摆脱贫困,过上好日子,人民就拥戴他。通俗点说,掌握了物质,就掌握了权利,之后建立部落,建立国家,之后再发展图强。马克思说,生产力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,而生产力的水平则是由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。由此,我们很容易的得出物质乃社会发展的根本,而科技则是创造物质的工具,科学技术才是兴国之本的结论。


  也许有人会说,以德服人才是强国的最高境界,所谓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。但是请不要忘了,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。13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发展了几百年西方国家都还是平平小国,而工业革命短短几十年就让这些西欧小国一跃成为近代翘楚。若没有工业革命的推动,这些欧洲国家何以窥得造坚船制利炮之法?何以敢凭几千侵略军,几百艘战舰就远渡重洋,攻城掠地?何以奴役非洲数百年,征服美洲立新国?何以行文明之章法,定世界之规则?


  而现如今,科学技术兴国的事例可谓比比皆是。杂交水稻技术,太空育种技术不仅解决了我国人民的吃饭穿衣问题,还能通过它们帮助邻邦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;基因重组,胚胎移植则大大发展了农牧业,发展了我国国民经济;而航空航天技术的进步则使我国跻身于科技强国之列……这些仅凭人文修养又怎能实现?


  科技才能兴国,人才才能强国。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。美国的历史仅仅几百年,但它却能引领世界,究其根本乃是科技之功。纵观当今世界,科技才是竞争的本钱,科技才是兴国的根本。我国欲全面复兴必得首倡科学技术,坚持践行科教兴国之战略。

人文兴国论

余尝读百家之文,诸子之篇,较之今时,窃怪当世之人,多轻文而重理,鲜知人文之重也。今值中华兴衰折转之际,时局纷乱变幻之秋,小子不才,愿呈陋见,浅论人文之要义,略陈兴国之策言。


人文者,人理之伦序,文明之道也。圣人观察人文,则诗书礼乐之谓。《易》不有言:“观乎天文以察时变,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。”此人文之重也。古之欲国之兴者,必先治其国;欲国之治者,必先安其民;欲民之安者,必先化其心;民心欲化,必施人文。此人文之用也。中华自炎黄而始,三千余载,治以人文,虽历经坎苦,亦不曾绝断。此人文之效也。


然自满清末造,西夷制以武力,乱我中华千载之序,国人始见科学之威。自此师夷长技,西学大兴。夫科学者,天地周转之理,奇巧之技也。得其助者,有山呼海啸之威,飞天入地之能,上可窥天文,下可察地理,功效千万,不可概言。然科学之所重,不在其心,而在其身。是以千万人之所逐,慕其利也。子不观乎,当世之风,较之上古,可匹之与?人皆汲汲于利,为分毫所争,友朋疏远,亲缘薄淡,是生之幸也欤?是生之悲也欤?故纵有科学之术,徒增奸佞之威而已。究其本末,实缺人文之术也。


千里之地,万里之国,如欲之强,则科学足矣;如欲之兴,则科学难矣。何也?曰:“科学之力,不可谓不大,然国之强也,民心安乎?人之大敌,莫过于利。其风益盛,人心愈失。乱世之源,在乎人心,人心丧乱,则天下危矣。是以盛世之下,祸必藏之,无施人文,乱必生矣。何谈兴国之说也?”


先贤无周密之法,鲜生产之能,以三寸之舌,盈握之笔,开宗立说,教化天下,而大道之成。孰言人文之不若科学也?人文求久长之要义,科学图近短之功利,是故人文治其心,科学享其身,一里一表,轻重自分矣。


故吾乃呈陋见:家国欲兴,必以人文为本,科学为之辅也。科学非万全之法,倘为乱贼之所用,则自生害。故必以人文治之,唯以人文为本,方可使民心不乱。民心不乱,则科学为之用,进而上可兴国防,下可治生产,家国之强盛,尽在其中矣。人文之法,不可粗浅视之,勿求简短之效也。家国之计,在乎久远。遍观历朝旧事,无不先兴而后没,宛出一辙。斯之所以兴者,有治也;斯之所以末者,失其效也。故欲国之久远,必求久远之计。吾深觉信,人文之学须惯自始终,无懈其用。唯其如此,方可长久教化,使人互生敬爱,谦礼重信,无生恶念。则科学之力,亦可福佑天下也。

兴国之本,首重人文

  泱泱中华,五千年的历史荡气回肠,盛唐的声音还萦绕在耳际,屈辱的画面依然依稀可见……“少年智则中国智,少年强则中国强”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落在我们这一带身上,身为民族未来的希望与脊梁的我们岂能不对国家之复兴有所思考?兴国之本到底是人文思想?还是科学技术呢?


  有些人会毫不犹豫地说那当然是科学技术了,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”嘛,更何况国家不是一直提倡者“科教兴国”的口号吗?你看看那原子弹、氢弹的威力是多么大,是一个书生的六寸之舌空讲人文能过抵挡的吗?初看确实如此,但细思之,我却不以为然。


  兴国之本到底是人文思想还是科学技术,在我看来就像是一个人是德重要还是才重要的问题一样,科学技术好比是才,而人文思想则是德。厚德厚才当然是求之不得;厚德薄才,虽是庸人一个,终究不会有什么危害;然而厚才薄德,就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,还不如薄才薄德。德与才兼重当然是最好,可是天下事难两全,就像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一样,当在科技与人文只能侧重其一时,我们只能重人文而薄科技。重人文,可以以人文进步推动科技进步,文艺复兴便是明证;而重科技则不仅不能推动人文的进步,反而在一定意义上会抑制人文的发展,相比我国近六十年来科技日新月异,人文成果却寥寥无几,便足以说明问题了。再者试想,如果一个国家虽有先进的科技,但是人文素质低下,没有凝巨力,国家领导人勾心斗角,老百姓对国事漠不关心,个个持着“各人自扫门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”的态度,那么它的科技越是先进,消亡的就会越快,破碎的也会越彻底,何谈兴国?


  也许有人会说空谈道理没用,简直就是在浪费口水,如果美国开几架航母过来,难道你以为能凭借着口舌之争而让他们乖乖地开回老家去吗?那么,我们就不妨举几个例子。09年的好莱坞大片《阿凡达》想必不少人看过,浪漫而丰富的想象、扣人心弦的剧情会让不少人折服,这里面讲的不是一场战争吗?你看那贪婪的人类的武器是多么先进,科学技术是多么发达,而最终还不是败在了差不多像人类原始社会一样的土著人手中?或许有人会说这是电影,是虚幻的,那么我就举一个现实历史中的事例。新中国刚成立时的“抗美援朝”战争恐怕一直是国人的骄傲之一,那时候的中国刚解放,百废待新,要飞机没飞机,要坦克没坦克,基本上还是小米加步枪,而美国呢,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,先进的武器自不必说,还有坚实的经济实力做后盾,可是就是这样一场“天”与“地”的较量,中国人民志愿军以铁的意志和顽强的革命精神笑到了最后,这不是人文思想战胜科学技术的最好例子吗?


  当然,在重视人文思想的同时,万不可忽视科学技术的发展,因为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直接推手,这一点毋庸置疑。中华民族要想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,必定要先夯实人文思想的教育,其次尽最大可能发展科学技术。



兴国安邦——人文为主,科学为辅

  自古迄今,每一个君王,每一个王朝,每一个国家,都在极力寻找兴国安邦之策,希望能把国家建设得繁荣富强,兴盛安定。到现在,人们还在探索,是人文还是科学呢!


  在我认为,人文,是由内及外,从思想到外部来使国家兴盛;而科学则是由外到内,从外部武装到牙齿。


  两千多年的孔子就为我们提出了他的治国理念: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孔子就是希望一个人的修养到一定程度后,就能治国、平天下呢!。而宋初宰相赵普也说,半部论语治天下。可见人文思想在兴国中的巨大作用。众所周知,清朝末期,中国受尽列强的凌辱,生死存亡之际,人们普遍寻找救国良策。洋务运动提出“中学为本,西学为用”,可是失败了;戊戌变法改革图强,可是也失败了。这是为何?究其原因,还是文化、制度的失败。旧的文化、制度没有冲破,新的文化、制度有没有明确的发展,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呢!


  血泪的近代史让我们明白落后既要挨打。现在党和国家提出科教兴国。的确,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, 我们的国家确实兴盛了不少。但是,国家并没有真正地走向富强。各种各样的社会的问题随着国力的逐渐强大也都暴露出来。无论是“蜗居”、医保还是物价上涨、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等,这都是科学所无法解决的。心病还需心药医,只有对症下药,发挥出人文思想的重要作用,才能真正解决问题,使社会和谐,国家兴盛。


  现代中国坚持走马克思主义路线,这就体现了良好的人文思想的巨大导向作用。人文教人判断并处理社会的各种关系,犹如指南针一样指引人的方向。而科学则是一把双刃剑,既造福于人类,使人类过上舒适的生活,也有诸如高科技犯罪、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产生。这就需要人文给我们的思想以启迪,教以我们正确的人生观、世界观和价值观。


  躯体的强大并不等同于真正的强大,国家的高科技武装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大。不然。鲁迅何以弃医从文。因为他发现,光是医治好国人的躯体事远远不够的,他要用笔来唤醒人们麻木的心灵。不然,何以全世界都在抵挡各霸国席卷而来的文化侵略呢!海明威说,一个人尽可以被打倒,但不能被打败。一个国家的武装也可能被打败,但其精神、文化却不能被征服。只要民族精神仍在,就有再站起来的一天,就有再强大的一天。而若失去这些,一切也就犹如泡沫一般,看似绚丽,一弹即破。


  央视二套播出的《大国崛起》记录片,从一定程度上给我们一个更新的视角观察世界近500年来主导世界历史的“大国”们是如何发迹、又是如何被新兴的大国取代或者赶超。片子一再提及“核心竞争力”,同时对于当代的文明发展归纳为,在科技领域掌握核心竞争力就是成为当代大国的秘诀。我不得不困惑,凭什么在当代激烈竞争的国际舞台上,某个后发国家能够取得优于发达国家和其他既成大国们优越的“核心竞争力”呢?特别是在科技领域,我们知道这是最重视积累的领域,没有厚积哪来薄发?


  另外,如果回顾世界历史,是不是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就当然地可以崛起为大国?哪怕仅仅看中国的历史就知道未必如此,因为没有人否认大宋的科技不仅仅在中国,哪怕在当时的世界领域都是傲视群雄的,可惜呀,偏偏被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击败。即使是世界历史上看,很多国家或民族都曾经在科技上耀眼无比,例如中世纪时期的阿拉伯世界,可谓积累了当时西欧和中东文明的精华,偏偏那里没有孕育出世界性的近代大国。


 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?归根结底还是文化。文化决定了国家的走向,决定了一个国家所能够达到的高度,而科学则是助推器,帮助国家走向富强。只有找准了正确的方向,只有拥有了强大的动力,才能走得更快更远。


  人文缺少科学,则缺乏强劲的动力;而科学缺少人文,则容易失去方向。唯有以人文为主,科学辅,两者互补,才能真正的兴邦安国。

关闭窗口
广 而 告 之

版权所有@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编辑部关于我们
地址:金花南路5号 邮编:710048 Email:xb82312248@126.com电话:82312248

Baidu
map